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茶叶讲堂
  • 在线留言
  • 联系我们
  

某某茶艺文化网

网站首页

moumouteaclture.com

绿

韵

幽

兰

茶

之

所

在

悟

一

个

理

。

饮

一

壶

茶

,


品

一

个

人

,


  

茶叶讲堂

感受失落的茶马古道文化
从前茶叶比丝绸或瓷器更贵重的时候,背夫和负重的牲畜便沿着茶马古道,步伐缓慢地顺着之字形路线攀上西藏海拔4600米的扎尔加玛(音)垭口。如今的旅行者乘坐汽车越过这一曲折爬升的路段。

  如今,古道的北线变成了柏油铺就的317国道。在拉萨附近,它跟世界海拔较高的铁路——青 藏铁路并行。南线变成了318国道,也是柏油路。这两条公路是今日的贸易干线,大卡车川流不息,装载着各色货物——从茶到课桌,从太阳能电池板到塑料盘 子,从电脑到手机,凡你想得到的东西都有。几乎所有货物都是单向流动的——向西,进藏,满足那里飞速膨胀的人口的物质需求。

  古道中线的西段从未被修成公路。这段路蜿蜒穿过藏地僻远的念青唐古拉山,那里条件极其恶劣,所以几十年前就被废弃了,整个地区不向游客开放。

  我已经看过了汉地残存的古道,要想在西藏达到同样目的,必须想办法进入这些封闭的深山。我打电话给妻子苏?伊巴拉,她是个经验丰富的登山家,我要她8月份跟我在拉萨碰头。

  我们的行程是从位于茶马古道西端的哲蚌寺开始的——要是骑马的话,这儿离拉萨不到一天的路程。哲蚌寺建于1416年,有一间巨大的煮茶房,七口直径两三米的铁锅架在烧柴火的硕大石灶台上。

 彭措卓巴站在一口大锅旁,切下厚得像百科全书般一大块一大块的酥油,放进沸腾的茶里。“从前,这儿一度有7700名喇嘛,每天要喝两顿茶,”他说,“当 时这间煮茶房里有一百多名喇嘛干活。”他套着件栗色无袖的藏袍,在寺里当掌茶师傅已经有14年了。“对西藏的喇嘛来说,茶就是生命。”

  如今寺里只住着400名喇嘛,所以只用了两口小锅。“一口锅要下25块茶砖,70公斤的酥油,3公斤的盐巴。”彭措卓巴一边说,一边用一人高的木勺在锅里搅动着供200人饮用的茶。“较大那口锅的容量是这个的七倍。”

 苏和我从寺里出发,前往离拉萨有五小时车程的那曲市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马节。我们想看看令茶马古道得名的传奇马匹。赛马节要持续一周,原本是在开阔的平地 上举行的,但十年前修起了一座混凝土体育场,好让官员们可以坐着观瞻。我们到达的**天一早,藏族群众就挤满了看台:妇女的颧骨高高的,穿着高跟鞋,长辫 子上沉甸甸地挂着白银和琥珀的饰品;男人们头戴毡皮高边帽,身着袖子长长的藏袍;孩子们光脚穿着便宜的运动鞋。小贩们叫卖辣土豆和听装的百威啤酒。刺耳的 扩音器用汉语和藏语播报每一场赛事。这里弥漫着赛马盛事的氛围,只是看台边上每隔10米就站着警察,赛场周围有人列队巡逻,人群中还混着便衣。

  一入赛场,马和骑手们似乎便打破了地球引力的规律。一名藏族骑手飞驰得如同失控,像杂技演员那样左右翻身下马,拾起地上的哈达。泥块高高溅起,迸入湛蓝的天空。骑手高高扬起哈达,掉转马头,迎接人群爆发的欢呼。

« 上一页23456…7 下一页 » 查看全文 »
上一篇: 细述普洱茶的茶文化
下一篇: 岩茶传统延续的困惑
  

免费咨询热线:

400-XXX-1234

友情链接:

中XXX茶网 | 茶XXX网 | 中XXX茶叶网 | 爱XXX茶网 | 茶XXX艺 | 茶XXX文化

Copyright © 2009-2011,www.yourname.com,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© 您的网站名称 未经许可禁复制 沪ICP备XXXXXX号

Copyright yourname allrights reserved